01
这两天,广东一位曹姓考生“火”了。他自称考上了清华大学,还拿到了录取公告书。
爸爸得知喜讯,欣喜若狂,赶忙杀猪宰羊,拿出了几万块,筹备摆酒庆贺,招待亲朋好友。
事情在当地也引起哄动,村民们纷纷拉横幅、放鞭炮,全村欢庆。
爸爸“一顿操作猛于虎”,最后却得知儿子真实分数只有235。
全村期望瞬间沦为笑柄,爸爸感觉非常丢脸,在村里抬不起头来。
“我假如离开这个地方,就等于死,我在别的地方存活不下去,我一直在家赶农的,去别的地方我靠什么养活呢?”
之后,儿子也离家出走,扬言不再上学、要去打工。
爸爸说,“儿子平常在家非常听话,都是他煮饭做菜。”
一个爸爸妈妈眼里的乖孩子,为什么会撒下这样弥天大谎?甚至还把爸爸妈妈骗的团团转?
有果必有因,就像网友所说:
说儿子造假丢脸,不如说爸爸失察更丢脸。
自己儿子是个什么料,做爹妈的心里没点数吗?
有时候,不是爸爸妈妈太好骗,而是他们对孩子太陌生。
02
另外一对双胞胎,这两天也刷屏了。哥哥叫赵稞,弟弟叫赵棣,他们来自湖南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。
兄弟两分别以687、685的高分被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录取。
接过两个儿子的公告书,爸爸笑开了花。
爸爸说,大山里的孩子没别的出路,只有通过念书才能改变我们的命。
“两个孩子在刚进一中的时候,常常会打电话跟我说重压大,作业做不完,我就跟他们说,这三年你们需要挺住,挺住就过去了。”
高中三年,爸爸坚持每一个周末,早早起床,从农村赶往县城,在校园里与我们的两个孩子谈谈心,知道他们的内心想法。
有一次,下起了大雪,路也被封了,班车也没了。
爸爸没法见到儿子,便让老师发来了孩子在教室自习的视频,这才安了心。
虽然爸爸不可以在学习上给予不少指导,但不管遇见什么困难和瓶颈,只须有爸爸的支持,便感觉身后有了依赖。
爸爸说,“目前,我的重压变小了,孩子们的重压变大了,除去要去和更多出色的人才角逐以外,还背负着社会对他们期待。”
兄弟两可以有今天的成绩,除去自己努力,不能离开爸爸的伴随和付出。
每个异军突起的孩子,背后都是爸爸妈妈的奋力托举。
网上有一个段子:
孩子因成绩不好 ,被父母骂他是笨鸟。
孩子不服气地说 :“这世上有三种笨鸟,一种是先飞的,一种是嫌累不飞的。”
父母问第三种呢 ,孩子说第三种最讨厌,自己飞不动,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。
爸爸妈妈总想为孩子设定一个完美生活,期待孩子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。
但身为爸爸妈妈,自己不努力,只不过给孩子定下高目的,期望孩子自己成才,那样注定会落空。
03
网易有道词典拍过一支脑洞大开的广告:《倘若婴儿拥有选择生的权力》。
在产房里,准母亲痛苦地喊叫着,焦灼的大夫和护士在筹备给这位准母亲接生。
只有孩子的出买卖愿值达到100,才能顺利出生。
可是显示屏上孩子的出买卖愿值只有20,大伙都束手无策,父亲讨好地对着肚子里的孩子说了一句:“我能有幸成为你的父亲吗?”
大夫建议父亲一直跟孩子说话,提高孩子的出买卖愿值。
他还保证,将来不沾烟酒,不打游戏,下班就回家,天天陪孩子玩,绝对不会缺席孩子的成长。
同时他还告诉孩子,爱喝奶茶的母亲也为了孩子整整一年没喝奶茶了。
父亲继续说,为了迎接孩子出生,他还去考了小白父母合格证书、新东方厨艺毕业证书、钢琴十级证书,肯定能把孩子照顾好。
而且夫妻已经两年没吵过架,不需要担忧家庭不和睦。
孩子的出买卖愿值迅速上涨。
父亲越说越开心,表示自己已经把孩子的将来安排妥当。
三岁加入国际知名幼教课程,四岁进入一对一专业母语启蒙课,五岁请私人外教给孩子上英语课,一周上五天,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。
本来接近100的意愿值,在父亲说这类话的时候,急剧降低。
大夫婉转提醒:可能学习负担有点大。
虽然是一支广告,但非常现实。
为人爸爸妈妈,在内心深处总免不了对子女的将来寄予厚望。
但爸爸妈妈的期待值越高,孩子内心的恐惧就越大。
爸爸妈妈的高期待,是爸爸妈妈的自嗨,是孩子最不想同意的“以后”。
把我们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,结果总是是妄想多于理想。
韩国一档综艺,教育专家问现场观众:“请问母亲们的梦想是什么?”
母亲们异口同声:“期望我的孩子能上名牌大学。”
专家回:
“我建议有如此想法的母亲们,自己亲自去考那些名牌大学。
与其等着上小学的孩子读十年八年去考大学,不如你自己去参加高考考试。
反正你都学过一次,基础已经有了,何必等孩子呢?
使劲复习两年,基本都能考上了。”
母亲们又异口同声:“我这脑子,不是这块料啊!”
专家慢悠悠地怼了回去:“那你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啊。”
大家常说,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复印件。
假如爸爸妈妈对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,自己也应该付出努力,先成为孩子的榜样。
不然爸爸妈妈一厢情愿的高期盼,会慢慢毁了孩子一生。
04
有一部电影叫《阳光普照》,非常温暖的名字,但剧情非常压抑。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。
爸爸是驾校教练,妈妈是酒店造型师。
小儿子阿和像个混混没什么出息,大儿子阿豪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。
但好孩子阿豪自杀了。
在一天夜里,他整理好我们的房间和衣物将来,从楼上一跃而下,结束了我们的生命。
所有人都感觉他非常不错,但没人问过他、在乎过他的感受。
他首次高考考试冲刺第一志愿失败,爸爸妈妈没责怪她,反倒给了他更多的爱和更殷切的期待。
特别是在弟弟被关进管教所之后,爸爸妈妈对他的期盼值一直往上涨。
丝毫没发现他们正在以“爱”之名,绑架我们的孩子。
爸爸妈妈溢于言表的期盼,让他不能不更努力使自己符合期待。
可爸爸妈妈的期望带来的重压太大,大得让他很难喘息。
到最后,他选择用自杀的方法,放过自己。
伍绮诗说:
“爸爸妈妈越是关心你,对你的期望就越高,他们的关心就像雪一样不断落在你身上,最后把你压垮。”
有的孩子,从小背着爸爸妈妈的高期望,逼迫自己成为爸爸妈妈想要的样子,却活得无比压抑。
爸爸妈妈的过高期望,其实也是一种暴力教育。
棍棒是打在身体上的痛,高期望则是紧扼在孩子脖子上的大手,叫人很难呼吸。
一想到爸爸妈妈的眼神,他们只能把所有煎熬和苦涩都吞进肚子里。
爸爸妈妈失望的眼神,就像隐形的尖刀,把孩子刺得血肉模糊而他们浑然不知。
知乎上有个关于爸爸妈妈对孩子期望过高的问题。
匿名网友说,我们的爸爸一直对他说“你干什么什么一定是没问题的。”
每次为了不让爸爸失望,他都会付出不少不少的努力。
当时爸爸不断叠加的期望,让他愈加很难喘息。
久而久之,他便有一种深深的疲惫感和对结果的恐惧。
在爸爸妈妈高需要高期待的背后,蜷缩着孩子深深的无力感。
爸爸妈妈带有期望的爱,是伤孩子最深的毒药。
“期望”本该是传递爱和温暖的,爸爸妈妈不要把它变成一个让孩子害怕的“牢狱”。
05
几米在《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》中说:
“我了解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。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同时,请爱我原来的样子,疼我原来的样子,赞美我原来的样子。”
期望爸爸妈妈把期望当作祝福送给孩子,而不是当需要限制孩子。
承认和同意孩子平凡,是爸爸妈妈给孩子最足的底气和最有力的翅膀。
愿所有孩子都有成为佼佼者的底气,也有同意自己平凡的勇气。
本文源自男生派(ID: boy666dj),关于养育男生的干货,这里都有;关于养育男生的苦甜,这里都懂;家有小孩子,欢迎关注男生派。